“双碳”战略已成为新时代标志性的国家战略目标。它不单单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更是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到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明显优化,发展质效走在前列,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是山东省烟台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的工作目标。
当地时间8月15日,德国宣布将从10月份开始征收天然气附加费,具体金额为每千瓦时2.419欧分。与此同时,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也给德国的电力供应提出了严峻挑战。德国电价近日达到每兆瓦时400欧元,不仅屡屡打破历史纪录,且涨势未有任何减缓苗头。
“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8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举办2022年东莞市生态文明大讲堂之“双碳”战略专题宣讲活动,系统介绍广东“双碳”战略的部署和现状,交流、探讨东莞如何推进“双碳”战略建设。中科院广州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黛青进行授课并现场答疑。东莞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以及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碳达峰重点工作相关单位代表、涉气企业代表、环保公司代表在现场参加活动,生态环境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上千名网友通过网上直播聆听了讲座。
8月4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句芒”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其主要任务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碳星取名“句芒”,意为它能监测陆地森林和植被的碳汇水平。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今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氢燃料电池行业也迎来爆发。随着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商业应用的突破和逐步落地,未来有望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随着能源需求激增以及“气荒”加剧,印度政府正在研究放慢老旧燃煤电厂的淘汰速度,同时增加新的燃煤电厂。此举将使燃煤发电多年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可能阻碍气候目标的实现。
周二,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令该法案立即生效。法案中包括了规模达3700多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激励措施,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气候支出法案也随之正式落地。它的重点是通过补贴,使美国人更容易、更便宜地过上更可持续的生活。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