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5日,德国宣布将从10月份开始征收天然气附加费,具体金额为每千瓦时2.419欧分。与此同时,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也给德国的电力供应提出了严峻挑战。德国电价近日达到每兆瓦时400欧元,不仅屡屡打破历史纪录,且涨势未有任何减缓苗头。
德国如何应对当前的电力等能源危机,这些会改变德国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目标吗?答案是不会。这是记者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能源转型项目主任侯安德(Anders Hove)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日前举办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灵活性资源挖掘” 研讨会的公开演讲中获悉的。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能源转型项目主任侯安德(Anders Hove)
德国面临电力等能源危机
7月底,德国经济部表示,鉴于今年冬季电力供应短缺风险增高,原定年内退役的现存3座核电站可能需要延期运行。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出台了核电退出计划,准备逐步关停境内全部17座核电站,目前仅剩3座在运营。
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是德国今年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为了缓解电荒,德国联邦政府7月14日颁布法令,允许部分已关闭的煤炭发电厂和石油发电厂重新投入使用至2023年4月,以节省天然气。
德国已将2038年定为淘汰煤炭的最终日期,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希望理想情况下实现2030年完全淘汰煤炭。虽然联邦议会没有采纳此前提交草案中提到的到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电力的目标,但它要求到2035年德国的电力供应将接近气候中和,到2030年80%的电力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
但是面对电力等能源危机,截至目前,德国政府已经批准重启10座燃煤电厂和6座燃油—火电混合发电厂。
德国梅尔鲁姆煤炭发电厂成为第一家重新连接至德国电网的燃煤电厂。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当地公用事业公司慕尼黑市立电力公司(Stadtwerke Muenchen)已经恢复了之前关闭的两家供热厂的燃油燃烧器。
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又对电荒进一步推波助澜。由于高温干旱导致河道水位下降,德国虽有煤炭却无法将其及时运送到莱茵河沿岸的发电站。
德国是否会改变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不,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不会改变。”侯安德提到,为实现德国气候目标和应对当前德国的电力等能源危机,德国政府于不久前通过能源一揽子法案修订提案,重申了对气候议程和清洁能源发展的承诺。
侯安德表示:“重启燃煤电厂只是一项临时应急举措,目的是将有限的天然气供应集中到下个冬季的供热和工业用能之需。”
2022年7月8日,德国政府通过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能源政策法案修订。该一揽子法案修订提案超过了593页。他表示,修订案中的其他规定或可加速德国电力系统向100%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型,也将推动供热和工业部门的电气化。
新修订的法案中共有5项内容与可再生能源有关。涉及《可再生能源法》《海上风电法》《陆上风电法》《联邦自然保护法》《能源经济法》。
此外,一揽子法律修订案还涵盖了在能源市场供应状况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德国联邦政府可短时内迅速调用备用电力的额外法规。比如《替代电厂备用法》《能源安全法》等。
“在能源领域德国作出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重申了此前作出的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承诺。”侯安德说。
侯安德强调,德国退煤计划不变,德国将最迟于2038年实现退煤。
尽管德国推迟了明年燃煤电厂的退役时间,并重启了备用电厂,但短期增加的煤炭产量将主要用于替代天然气电厂,减少天然气发电,从而使天然气资源优先用于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和工业的供暖,这是因为短期内在供热领域替代天然气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电力行业。
指导燃煤电厂重启的《替代电厂备用法》明确规定,将德国燃煤电厂的重新启用时间限制在2024年3月31日以前。该法为预防今年冬季德国供暖和工业用气可能出现严重短缺提供了临时性的保障。此前德国大部分的天然气也主要是用于以上目的,在发电部门的份额并不大。
“对进口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德国目前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而法国一半的核电机组停运导致的核能短缺是导致电价上涨的第二个因素。”侯安德指出,根据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网络组织(ENTSO—E)的一份报告,意料之外的火电厂大面积停运也加剧了欧洲的能源供应危机。火电厂通常依靠河流来运输燃料和抽取冷却水,它们很容易受到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水温升高和干旱导致的停电事故影响。
德国如何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增加了对灵活性的需求。”侯安德表示,欧洲的跨国输电线路有力支撑了德国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大发展时德国将无法消纳的多余电力出口到邻国;国内出力不足时又可以从邻国进口电力。“灵活的跨区、跨国市场机制与电网互联互济,共同降低了德国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幅度,有效提升了系统灵活性。”
他尤其提到,中德情况不同,但解决方案相同:即提升系统灵活性。德国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已达到50%。为了实现2035年10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德国需要大力挖掘需求侧的灵活性资源,特别是电池、工业需求侧、智能充电或车网互动等。“中国的情况与德国不同。但研究表明,现阶段充分利用目前的电力系统和现有输电通道就能解决大多数灵活性问题,并不需要借助储能或补贴煤电的灵活性改造。未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40%—50%的时候,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就更为关键。这些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德国解决当前危机的重要举措。《可再生能源法》现在还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定义为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结合其他措施,这将加速许可审批和规划程序。它还为绿氢和屋顶光伏的快速扩张创造了新的激励措施。
关于陆上风电国土面积要求以及加速规划和许可的新规定,解决了过去几年阻碍德国风电发展的问题。为降低电价,德国政府从2022年7月1日起将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为零,并将从2023年起彻底取消该附加费,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付这一部分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
“这一措施不仅强调了德国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承诺,同时降低了用户的能源成本,也增强了用户从使用化石天然气转向电力的积极性。”侯安德说。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每一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尖峰发电都有助于将2022年的小时批发电价降低4欧元/兆瓦时。德国将继续按计划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但这需要多年时间。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在2022年已经占到了德国电力供应的50%左右,2021年为45%。
除了开源,德国还将目光转向节能领域。作为一种基于电力的高效供热技术,热泵与可再生电力相结合可以近乎实现零碳供热。新组阁的德国联邦政府目标是到2030年安装600万台热泵。为此,德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补贴支持(德国政府将提供总投资成本的35%补贴热泵安装,如果热泵取代的是燃油锅炉,这一补贴份额则为45%)。
在谈到欧洲能源政策时侯安德表示,目前欧洲能源成本飞涨,但电力系统容量与灵活性没有出现短缺,说明成本是影响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来看,供暖电气化、能效提升、分布式发电和需求响应方案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案。他强调,能源危机导致欧盟一些煤电重启,但这只是暂时的,欧盟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没有变。为避免再次受制于这样的能源危机,欧盟国家坚定了转型的目标,而且达成了加快转型的共识。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