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积极谋划低碳发展路径,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产品体系,全面践行“双碳”目标,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船舶集团。
2019年,北京碳普惠MaaS平台正式推出。张先生成为忠实用户。3年时间,他外出首选公共交通出行,使用平台兑换公交卡、进行公益捐赠,一共积累了10吨左右的碳能量。“它让我的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张先生在访谈中讲述。像张先生这样使用碳普惠平台出行的人,北京还有很多。低碳,已经成为北京时下的热门词汇。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列为初次审议的法律案。
低碳发展,绿色先行。在2022全国低碳日之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2021重庆市低碳发展优良实践案例》(以下简称案例),展示出了近年来重庆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和先进做法,也为重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
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为落实“双碳”行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充分发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团体标准作用,科学、高效地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碳管理体系 要求》(T/CCAA 39-2022)。
6月15日,时值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甘肃省碳达峰碳中和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本次论坛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酒泉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酒泉市生态环境局、酒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由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教育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省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贵州省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贵阳启动。
产业园区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但“千园千面”,如何建设、运营、认证,长期缺乏标准,困扰行业发展。近日,《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标准正式发布,成为国内首个“零碳产业园”标准,填补了这一空白。
6月14日,在位于甘肃酒泉黄泥堡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施工现场,一台35kV移动式变电站正为施工持续供电。相较于传统临时用电建设方式,这种租用移动式变电站的“临电共享”模式使项目建设周期缩短50%、用电成本下降20%。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6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近年来,我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