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消息,人工智能热潮推动芯片制造商加速堆叠芯片设计,就像高科技的乐高积木一样。 业内高管称,这种所谓的Chiplet(芯粒)技术可以更轻松地设计出更强大的芯片,它被认为是集成电路问世60多年以来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在中国对生成式模型的监管落地后第二天,在目前最强开源模型LLaMA 再传出即将允许商用,和GPT4的秘方进一步被“泄露”之际,全球开发社区里最受认可的国产开源大模型ChatGLM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其最新单卡可运行的模型ChatGLM2-6B,开放给企业用户免费商用了。
Science正刊发表对ChatGPT的调查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生产力影响的实验证据》对于一些文书任务,ChatGPT不仅能在节省40%时间的同时提高18%的绩效,还降低了不同人之间的绩效差异。
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一亿,仍然每天有超过2万新司机注册,各地区陆续宣布饱和;外卖员每天新注册也超过2万;各大厂裁员的消息真真假假人心惶惶;大学生延迟毕业,不想走出校园...“就业”已经成为敏感词,“灵活就业”“慢就业”等等新词的定义普及屡屡冲上热搜。
大模型的风在吹了半年后,终于有了新方向。7月7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上,由国家标准委指导的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宣布,我国首个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百度、华为、阿里等企业联合担任。
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20世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早在1989年提出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观点,“万物源于比特”,言下之意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数据构成的。三十年后,看似平凡的数据摇身一变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其通过算力和算法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数字世界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效率、效能和质量跃升。
大模型如同一辆时代列车,所有科技大厂都想上车。自去年底ChatGPT一炮而红,国内外数十家科技大厂、创业公司、机构相继下场,一时间掀起大模型的热浪。
腾讯、华为之后,又一个姗姗来迟的大模型“虽迟但到”。7月13日,在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上,京东正式推出大模型“言犀”。至此,头部互联网大厂的大模型产品悉数登场:百度有文心,阿里有通义,腾讯要做行业大模型,华为有盘古,京东有言犀,字节有火山方舟。
2023年之前,对于自己的“今天”,百度也很迷茫。“新业务到 2022 年底还是 0,希望 2023 年出来一个 1。”这是2022年底,李彦宏在公司全员会上讲的话。显然,那个时候的李彦宏还不确定,百度的“1”会出现在哪里。
我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1.0”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操作系统组件自主选型、操作系统独立构建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