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部分领域和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在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新征程中,形成引领性、开创性的多跨降碳模式,助推高质量达峰。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碳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正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地质封存全流程重大技术创新,开展大规模产业化CCUS技术示范应用,可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中国 CCUS 正从国内外不断积累工程经验、加快技术研发、持续加大投资、广泛开展研究,CCUS 技术作为中国今后应对温室效应的主要方向,正逐步展开大规模的示范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零碳社区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近日,由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南方周末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国内首个《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该标准以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的建设实践为基础,按照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要求,为社区实现零碳发展提供基础框架。为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零碳建设、零碳改造提供了指南,为尚未开展零碳建设的社区和低碳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的社区也提供了参考。
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技术创新专委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举办的工程创新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研讨会日前举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政、产、学、研等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围绕“工程创新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从科技革命、政策支持、产业发展3个维度,研讨工程如何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分享和交流。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由国家人才力量来支撑,国家人才力量需要由教育力量来支撑。那么一个基本的载体是什么?就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9月7日,在以“践行‘双碳’战略 汇聚绿色动能”为主题的“海创论坛·2022”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如是说。
9月5日,以“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闭幕。据初步统计,本届服贸会共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举办了15.2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和128场专题论坛、65场推介洽谈等活动。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日前正式启动“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Climate x’ Campaign)。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巴黎政治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3所盟校同时举行,并面向全球直播,近27万人次在线观看。
为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治理改造,确保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近日,河南省安阳市在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永兴)组织召开全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治理现场推进会。在观摩烧结烟气设施现场,沙钢永兴董事长李增伟介绍:“我们共建了两套烧结烟气循环回收工程,不但实现了超低排放,每天生产能力是1万吨烧结矿,每吨烧结可节约燃料4.3千克,每天可节省费用近3万元,真正实现了降碳减污、节能增效。这两套设施投入1800多万,预计两年多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