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发布在全国首创减污降碳“双指数”,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指数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并率先上线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场景应用。
记者从内蒙古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绿色建筑规模增长取得明显成效,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内蒙古已推进绿色建筑由单体、组团向小区化、区域化发展,在全区城镇规划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每丢弃300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就会污染18平方米优质土壤。”“每生产150双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一棵30米高的杉松树。”当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出现在了全国低碳日活动宣传片《地球便利店》当中,让人们不禁陷入反思,我们可以做什么?
记者6月17日从生态环境部网站获悉,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能源局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6月15日,联合全省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开展形式多样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彩页、低碳科普手册、线上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科普视频展播等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及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活知识。
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当天,天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积极谋划低碳发展路径,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产品体系,全面践行“双碳”目标,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船舶集团。
2019年,北京碳普惠MaaS平台正式推出。张先生成为忠实用户。3年时间,他外出首选公共交通出行,使用平台兑换公交卡、进行公益捐赠,一共积累了10吨左右的碳能量。“它让我的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张先生在访谈中讲述。像张先生这样使用碳普惠平台出行的人,北京还有很多。低碳,已经成为北京时下的热门词汇。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列为初次审议的法律案。
低碳发展,绿色先行。在2022全国低碳日之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2021重庆市低碳发展优良实践案例》(以下简称案例),展示出了近年来重庆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和先进做法,也为重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
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为落实“双碳”行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充分发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团体标准作用,科学、高效地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碳管理体系 要求》(T/CCAA 39-2022)。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