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以多项举措提升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文明新风正吹遍神州大地。
安徽省淮北市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落实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建立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举办“五群十链”头部、重点企业绿色工厂创建培训会。引导企业持续开展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完善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为单元的绿色制造体系。
为高质量绘就企业双碳战略蓝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9月28日,洋河股份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主题培训会。会议围绕“双碳”的背景与意义、双碳变革与挑战、国际企业及行业宣示路径、洋河股份双碳行动路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进一步增进了参会人员对“双碳”的了解和认知。
化工园区如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近年来,浙江嘉兴港区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双碳”实施路径,依托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平台优势,积极部署,大力推动能源结构性优化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先行先试争创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在打造嘉兴“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上争当先行示范。
“原辅料替代后,工艺上也更简化,减少了天然气使用量和耗电量,降低了能耗,可以说一举多赢。”浙江臻能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是一家钢质门生产企业,近日企业把原辅料从原先使用的油性漆替换成了水性漆和塑粉,运行下来不但成本降低,还减少了危废产生,降低生产安全风险,优化工人工作环境。
为提高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9月24日,广东省榄核镇城乡建设和管理办公室在下坭村、上坭村同步开展“践行新时尚 低碳我先行”——南沙区榄核镇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宣传活动,吸引垃圾分类负责人、督导员、分类志愿者、居民群众共170余人参与,打造垃圾分类常态化宣传榄核样本,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安徽省淮北市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落实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建立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举办“五群十链”头部、重点企业绿色工厂创建培训会。引导企业持续开展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完善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为单元的绿色制造体系。
秋高气爽时节,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来了鸟类“新朋友”——灰尾漂鹬、普通燕鸥两个新物种相继被记录,为水丰草美的湿地再添新客。据了解,该湿地公园目前记录的鸟类已增至163种。
9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相关情况。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对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进行了标注,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共有23个。
陕西省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航天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载区。为实现生态、产业、人居融合发展,发挥清洁生产在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2022年6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展了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并通过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发改委评审。 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了航天城产业发展基础好,企业聚集度高,行业特点明确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对标查找短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共提出8项园区整体综合提升项目,115项企业升级改造项目。 其中智慧能源岛方案,应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将各类能源耦合集成,解决了区域内分散用能的需求。 “丝路一号”环境监测卫星系统通过在低轨道部署高分辨率卫星,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雾霾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管控措施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通过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园区工业企业装备水平,提高新能源使用率,促进园区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有效提高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近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林业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指引》包括正文及《福建法院刑事司法林业碳汇损失量计量方法(试行)》等3个附件,对林业碳汇损失赔偿机制的基础前提、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工作原则、实施流程、碳汇损失计量方法、碳汇损失赔偿方式等主要问题予以明确和细化,推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刑事案件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制度。《指引》所建立的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系全国首创。
河水清澈,绿树成荫。9月18日,《法治日报》记者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组来到三门峡市黄河大堤。这里的变化是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152 6996 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