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智慧-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两高”项目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山东此举有何深意?

2022-05-12 17:57:42

最近,山东在降碳领域又有大动作——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两高”行业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严卡新上“两高”项目的碳排放关。根据要求,拟建“两高”项目的新增碳排放量需由其他途径落实替代源,替代源的碳排放量按行业确定1.2或1.5的替代比例。

通俗地理解,想在山东想新上一个碳排放量为1kg的“两高”项目,得先找到1.2kg或1.5kg的碳排放量退出山东市场为前提。多退少上,长此以往达到越是新上项目,碳排放总量越是只减不增的效果。

“减量替代”不是新事物,此前山东就曾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五个减量替代”,但在碳排放领域落地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此次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没有碳排放减量替代的政策空白,使“五个减量替代”的政策拼图更为完整,更是在通过碳排放量的减量替代倒逼“两高”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了山东实践。

山东是二氧化碳排放大省,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两高”行业企业数量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想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必须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山东对“两高”项目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尤其是去年以来,规范“两高”项目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去年5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依法依规分类处置。6月,出台《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项目审批,要求对新建“两高”项目要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9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地,明确了“两高”项目四类处置方式,再度明确要严控“两高”项目建设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2022年第一批政策清单》更是提出强化“两高”行业精准管理,严格落实“四个区分原则”“四类处置方式”“五个减量替代”等规定。可见,无论从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哪个维度来说,“两高”项目都是重要突破口。

具体到此次的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遏制盲目发展”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但遏制盲目发展并不是限制发展,用意在于倒逼转型升级。如何倒逼,从替代源的来源就可以窥探一二。

替代办法提出替代源主要有四类:企业关停、转产减少的碳排放量;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减少的碳排放量;拟建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可再生能源、清洁电力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的碳排放量;通过其他途径减少的碳排放量等四大类。可见,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低效产能,这些正是未来需要挤压的碳排放空间来源。

而对于那些积极技改、不断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来说,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的出台不仅不会挤占企业的生存空间,还会带来另外一重利好。也正是此次替代办法的一处“弦外之音”——怎么对接替代源、又如何完成替代。据了解,作为山东省区域性的政策,新上“两高”项目在找替代源时并不能从全国碳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量,而是需要由企业自身或政府统筹,完成腾大笼子换新鸟、小鸟、俊鸟的过程。针对“我有余量给你还是给他”“免费给还是有偿给”等等问题,目前山东正在制订碳排放量有偿转让和收储的机制。一旦有了相关规范,可以预见,在1.2或1.5倍的杠杆下,碳排放量正在变成新资产和新财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山东此次推出“两高”项目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无疑是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重要探索,今后“两高”项目不仅要面对不断收严的能耗口子,在排放端也面临着严格的考核。用碳排放量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相信山东接下来的减污降碳效果会更加精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客服热线

152 6996 6441

回到顶部